5月14日,常宁市水口山铅锌矿。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周林熙 摄
从长沙出发,不过3个小时的路程,我们就已身处衡阳市南面40公里处的水口山矿区。
5月中旬,初夏的阳光将天地间的一切映出明丽的色彩。百年前的人,来到水口山的方式和我们不同。他们大多乘船溯湘江而上,停舟东岸,再在田野间走上两三里,才能来到这片历史可追溯到宋代的矿产地。
百年前始有近代化工业的湖南诞生了工人阶级,在旧制度的压迫下,他们和这片土地上最广大的农民阶级结成联盟,在新兴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站上了历史的舞台。
浪潮涌动
“从前做牛马,现在要做人”
【潮起·回放】
走进水口山工人运动陈列馆,看着墙上的照片,与百年前的矿工面对面。
1896年,官办水口山铅锌矿局成立,开采、冶炼铅、锌、铜和稀贵金属。守着“宝山”,矿工却饱受压迫。展馆的照片里,他们身处矿井中,个个裸着瘦弱的身体,奋力拖拽着装满矿石的编筐。
“每日工作十几个小时,月薪6元左右,仅能果腹。若是发生矿难,矿局赔付的钱只够置办一副薄木棺材。”中共常宁市委党史研究室党史专家傅建平介绍,“而矿局长的月薪可达480元。” 当时的文章《水口山现况记》写道:“他们(矿工)顺良到了极处,能受那种人所难堪的痛苦。”
即便如此,水口山矿务局多次拖欠5000余矿工的薪金。矿工辛苦开采的矿砂却被省府抵押外商,所得款项充作军费。
再“顺良”的矿工也无法生活下去了!1918年、1920年,水口山矿工进行了几次罢工斗争,但因缺乏组织领导,被矿当局威慑、分化,均以失败告终。
【潮涌·特写】
水口山虽以山名,实则是个坡度缓缓的小丘陵。当我们沿着从湘江边到水口山的路前行,走入了一片湘南地区常见的砖木民居中。民居围聚一个偌大屋场,正对着一个“凸”字形的清代戏台——康家戏台。
周遭一派宁静。戏台屋顶的檐角高翘,上面有一对凤凰似要振翅飞翔。它们是否会怀念那些人声鼎沸的岁月,回想起近一百年前,这里曾进行的激情澎湃的演讲和让人喜闻乐见的表演?
1921年冬季开始,一群20多岁的年轻人走进矿工中,开办识字班和夜校、输送进步书刊、表演文明戏。
1922年4月下旬,一个个子高挑、操着湘潭口音的教书先生来到了矿上。他在康汉柳饭店住下,然后坐摇车、下矿井,了解工人的生活情况。
——“工人们为什么这样受苦啊?”他问。
——“这都是命。”矿工们回答。
“我们工人受的苦,不是命里带来的。”他登上康家戏台,向工人们讲述马克思主义理论,“而是工人们创造的财富,被洋财东和资本家剥削走了。现在,无产阶级必须团结起来!”矿工们内心起了波涛。
这群年轻人,是以蒋先云、唐朝英为首的党员。这个“教书先生”,是时年29岁的毛泽东。
在这期间,水口山矿有70多名工人被吸收入团,并成立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水口山支部。1922年11月23日,中共水口山小组成立,蒋先云任组长,吸收先进工人刘东轩入党。为了以合法、公开的形式开展工人斗争,11月27日,“湖南水口山工人俱乐部”在康家戏台正式成立,大罢工浪潮暗涌。
12月5日,蒋先云、刘东轩率领3000工人举行罢工,向矿当局提出了改善工人待遇的18项条件。“从前做牛马,现在要做人”的标语飘扬在水口山上。衡阳、长沙、安源、唐山、上海、汉口等全国各地的工人、学生组织发出多道通电声援。期间,毛泽东率领省工团联合会下属单位的21人,同省政府官员进行面对面的说理斗争,利用省长赵恒惕的《湖南省宪法》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从法律上保护了水口山工人罢工的顺利进行。
站在水口山上的一栋两层办公楼前,对面已有百余年历史的2号矿井还在开采作业,不时传来闷响。傅建平指向办公楼:“那时候,这里是一座四进院落,是水口山铅锌矿局所在地。1922年12月19日,矿当局请工人代表入内谈判。”
“四进院落,层层都有带枪士兵把守,制造高压、紧张的氛围。一见面,矿当局负责人就厉声喝问:‘是你们煽动工人罢工的吗?赶快下令复工,否则就地正法!’” 傅建平说,“蒋先云、刘东轩虽然年轻,但始终冷静、有理有据地坚持斗争。”
与此同时,守在门外的一名工人,攀上门口的一棵小枫香树向院落内张望,准备察觉异动便组织破门。按照事先约定,工人监察队长谢怀德拉响了汽笛,3000多名工人手拿篾片、煤油、铁锤将矿局团团包围,高呼“反对阴谋杀害我们的全权代表”等口号,声音响彻云霄。
在坚决的斗争之下,12月27日,矿当局负责人终于被迫答应工人俱乐部提出的18项条件,无一更改和取消,水口山工人大罢工取得完全胜利。事后,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主任邓中夏评价:“其雄壮不亚于安源。”
【画外音】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2年时间,全国发生了大小罢工100余次,参加人数在30万以上。湖南的工人运动成果尤为突出。到1923年年底,参加湖南全省工团联合会的有32个工会组织,会员4万人。湖南工人运动不仅直接改变了湖南工人阶级的思想、组织和生活状况,而且一开始就高度重视党对工人运动的领导,在工作中注意培养和吸收积极分子入党、入团,不断建立和发展党团组织。这成为湖南工人运动不断取得胜利,在全国工运转入低潮后继续坚持的重要原因。
暴风骤雨
“一切都要靠农民问题的解决”
【画外音】
1924年1月,国共合作,不仅促进了工人运动的高涨,也推动了农民运动的“暴风骤雨”。
为培养农运干部,在中国共产党倡议下,从1924年7月到1926年9月,广东革命政权在广州先后举办了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为全国20个省区培训了700多名农运骨干。
期间的1925年2月,毛泽东与杨开慧从长沙回到韶山,创办农民夜校,开展农民运动。
【镜头·特写】
今年4月底,毛泽东同志故居修缮工程基本完工,并重新开放。
再次踏进这里,游客熙攘,故居前的池塘里,荷叶青青。
这座背依青山的“凹”字型土木建筑,最重要的当属卧室。卧室是毛泽东小时候学习的地方,13岁到15岁,毛泽东辍学务农,白天劳动、晚上帮父亲记账,夜深人静时便在这盏灯下读书到深夜。
走进毛泽东卧室,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房子上面有一个“隐秘的角落”——小阁楼。
96年前的一个夏日夜晚,月上东山,蛙鸣虫叫。几个人悄悄地来到上屋场,然后进入屋中,爬上阁楼……
这个场景如今在位于韶山村村部的中共韶山支部历史陈列馆里被复原了:5人围坐在桌前,毛泽东则站在桌子旁,目光炯炯。阁楼的墙上,挂着一面鲜艳的党旗。
【镜头·回放】
当晚,毛泽东在此主持了毛新梅、李耿侯、钟志申、庞叔侃4人的入党仪式。他向新党员介绍了党的性质、纲领和任务,讲明了农村建立党组织、开展农民运动的重要性。
新党员宣誓完毕后,毛泽东向大家庄严宣布:韶山党支部正式成立,代号“庞德甫”,隶属中共湘区委(湖南省委)领导,由毛福轩任党支部书记。
“这个只有5个人的支部,在之后的农民运动中表现突出。支部成立后发动平粜运动,在维护农民利益的同时,也让广大农民得到了党的教育。”韶山市党史办主任龙亚力介绍。此后,韶山支部领导韶山人民继续开展革命斗争,并迅速辐射到邻近县市及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区。到1925年底,中共韶山支部的党员发展到110多人,又建立了7个支部,韶山支部随之升格为中共韶山总支。韶山成为全省农民运动开展得最好的地区之一。
一个支部就是一颗火种。1926年,随着北伐军进入湖南,这些火种迅速燎原,在湖南农村掀起了一场革命大风暴。许多地区的农民协会便成为乡村的唯一权力机关,做到“一切权力归农会”。
农民运动如火如荼的形势下,1926年11月,中共中央成立由毛泽东任书记的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毛泽东指出:“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就是农民问题,一切都要靠农民问题的解决”。决定以湖南、湖北、江西、河南四省农运为重点,同时在陕、川、桂、闽、皖、苏、浙等七省全面推动农民运动。
【镜头·特写】
来到渌水河畔的醴陵市东正街30号,先农坛红墙黛瓦。沿着窄窄的木楼梯,登上先农坛正殿二楼,来到一间地上摆放着长凳、墙上挂着马灯的房间。
1927年初,毛泽东曾来到这里,听取农运干部的汇报,并进行调查。除此之外,他还去到了湘潭、湘乡、衡山和长沙等县考察农民运动,并写成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成为党指导农民运动的重要纲领性文献。
【画外音】
农运的蓬勃发展,迅速扩大了党在群众中的影响,涌现出大批积极分子,为日后的土地革命准备了重要条件。
两年后,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中认为,中国红色政权首先发生和能够长期地存在的地方,是在1926年和1927年两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程中工农兵士群众曾经大大地起来过的地方,例如湖南、广东、湖北、江西等省。
到1927年5月,湖南全省75县有65县成立了农民协会,会员600万人,占全国的60%以上,能直接领导的群众达1000多万人,占全省农民总数的一半多。湖南成为大革命时期全国农民运动的中心和高潮地区。
而在此后历次革命斗争中,中共韶山支部也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支部最早的5位成员,先后惨遭国民党杀害。现在,陈列馆里那些灰白的照片与泛黄的史料,都在诉说着当年的激情与悲壮:革命战争年代,韶山先后有1598人为革命献身,有144位同志被正式认定为革命烈士。
新的传奇
红色资源与精神传承转化成发展致富的优势
【潮阔·特写】
历史的长空斗转星移,新时代的湖南工人与农民书写的是新的传奇。
现在的水口山,建成了集采矿、选矿、冶炼为一体,以铅、锌、铜和稀贵金属冶炼为主的大型有色金属联合企业,还容纳了从株洲搬来的株洲冶炼厂,形成了集群式的工业区。
在绿树成荫的办公区, 76岁的水口山六厂原厂长李振军领我们去看水口山矿的标志性雕塑。
它立在厂门前,几颗银色的星星聚合,一支箭头直指蓝天。“这象征着我们矿业工人团结、奋斗的精神。”李振军说。1970年,他以大学生的身份来到水口山,从一线工人做起,渐渐成长为工程师、厂长,见证了水口山50余年的变迁,亲身经历了筚路蓝缕的建设,资源危机、转型升级时期的困惑与尝试。
“我是带着骄傲自豪的情绪参加工作的。”他说,“在这里,团结、奋斗的精神从来没有丢过。我们与企业共同成长,为国家的建设出自己的力量。”来来往往的工人中有不少年轻面孔,我们与他们轻松地交谈着,不免联想起领导那场近百年前的大罢工的共产党人,也曾是这样的年轻蓬勃。
如今,水口山工业园已成功升级为国家级循环产业园,着力打造现代化工业新城。水口山镇将崛起一个“中国第一、世界一流”铜锌铅产业示范基地。5月21日上午,工人文化宫前坪,水口山公司党校揭牌仪式举行,党旗迎风飘扬。党建引领,仍然是新时代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法宝。
【镜头·讲述】
5月14日,我们来到韶山村老屋组,一座名叫“远方的家”的民宿别有一番风味。
2019年,毛志柯与担任村委委员的丈夫毛海龙开设了这家民宿。作为土生土长的韶山村农民,他俩之前开过小商店,搞过餐饮,办过旅行社,都和红色旅游有关。
“村里对办民宿的房屋外立面改造补贴85%。”毛海龙夫妇就把自家的房子好好整修了一番。开设了20间客房,主要做散客生意,还经营餐饮和红色纪念品。
“当年营业额就达到200万。”毛志柯说,去年因为疫情影响,生意一般。但是今年这个“红色旅游大年”生意明显好转,“即便工作日客房都能订出去7成。”
20世纪90年代以来,韶山村党组织发挥党员带头作用,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引导农民转变观念,他们从摆小摊起步,开起了餐馆,办起了民宿,村民们的人均年收入从改革开放前的不足300元升至2020年的34800元。
“开店子的就有170家左右。”韶山村党委书记毛春山估算,现在全村约70%的村民从事服务于旅游的第三产业,比如经营土菜馆、民宿酒店、小商店等。
“作为主席的家乡,农民肯定要过上好日子。”毛春山介绍,近年来,韶山村参与创办经营三农干部培训中心、红色研学教育基地、毛泽东纪念园。集体经济收入也从2011年的300万元升到2020年的1100万元。毛春山的计划是,把红色资源优势与精神传承转化为农民发展致富的优势,“力争到2025年实现村集体经济2000万元。”
“今后,我想把周边的一些土地流转过来,做一些龙虾养殖、荷花、稻花鱼之类的养殖种植项目,让客人来住民宿能够休闲玩乐,体验乡村生活。”作为村委委员的毛海龙说:“带动周边的村民们一同参与进来,大家抱团求发展,共同致富。”
【画外音】
像韶山村这样,有效发挥农民主体性作用,激发农民内生动力也成为了湖南全面脱贫和乡村振兴的关键之举。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重要论述。
脱贫攻坚千难万难,最难的是振奋贫困群众精神。8年来,“五级书记”打头阵,省、市、县、乡、村五级层层签订责任状。尽锐出战,2.1万支工作队、5.6万名干部驻村帮扶,60余万名党员干部与170余万户贫困户开展结对帮扶,实现所有贫困村驻村帮扶、贫困户结对帮扶全覆盖。精神起来了,万事好办了。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贫困群众发愤图强的意志和“我要脱贫”的行动,凝聚起强大的自我发展能力。
历经多年奋战,湖南脱贫攻坚取得重大决定性进展,全省51个贫困县、6920个贫困村、682万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全部脱贫摘帽,交出了“精准扶贫、三湘巨变”的精彩答卷。(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熊远帆 廖慧文)
■记者手记
工农的精神密码
熊远帆 廖慧文
从水口山、锡矿山大罢工,再到全省各地风起云涌的农民运动,在湖南这片革命“试验田”中,工农联盟干革命,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理念在一次次斗争中走向成熟。
一个关于工农的精神密码从革命时期传递至今。
“韶山冲来冲连冲,十户人家九户穷;有女莫嫁韶山冲,红薯柴棍度一生。”这首民谣曾经是旧韶山的真实写照。但如今的韶山村,正在上演着这个红色村落的致富传奇。
从革命战争年代的“韶山五杰”到建国初期搞农业合作化的“互助三人组”,再到改革开放后带头致富的“经商五闯将”,韶山支部的党员干部薪火相传,敢闯敢拼,勇为人先,“冲”劲没有丝毫改变。
水口山100余年的矿井仍在开采作业,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红砖厂房默然矗立,还有现代化厂区平整明亮……如今,那棵矗立在水口山铅锌矿局门口,曾被罢工工人作为“瞭望塔”的枫香树,已成有着107圈年轮、需两人才能合抱的古树。光阴如掷,它如一代代接续奋斗的共产党人一样,一年年撑开伞盖,为现在的人们投下一片阴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