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旧名“梨花里”的苏州市吴江区黎里古镇内绽满梨花,春风吹拂,市河畔、廊棚下、门扉前、庭院里“白雪”飘飞,吸引大批游人前来“打卡”。可鲜有人知道,一片岁月静好的黎里古镇,曾经悄然涌动着革命洪流。
70多年前,中共吴嘉工委在这里建立秘密联络站,传递重要情报,上演了一场场斗智斗勇的惊心“暗战”,汇聚起江浙交界地区的革命力量,不断赋予广大人民群众迎接黎明曙光的信心与希望。
1947年底,随着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在革命战争胜利形势的鼓舞下,吴江地区的中共地下斗争开始向秘密斗争和武装斗争两线同时发展,于是,吴嘉工委应运而生,肩负起在江浙交界处壮大革命力量的使命。1948年3月,中共淞沪杭嘉湖工委召开第一次会议,传达上级关于开展武装斗争的指示,并决定在吴江、嘉兴建立中共吴(江)嘉(兴)工委,统一领导江、浙两省交界地区的党组织。
开展武装斗争,必须筹集武器。1948年农历三月十五,吴嘉工委从吴江县坛丘大谢乡党支部抽调潘天扬、顾阿坤两名地下党员,利用邻近的浙江省新塍镇举行传统迎神庙会之机,来到东岳庙开展对新北乡国民兵队的潜伏式缴枪行动。
记者来到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新塍镇,在镇东北大街一处老旧居民区,找到了巷弄深处的红色革命教育点——东岳庙。就在这里,两位地下党员成功缴下兵队班长金振声一支2号木壳枪,由此打响了吴、嘉地区地下党筹建游击小组进行武装斗争的第一枪。
在距离新塍镇十多公里外的吴江区盛泽镇大谢村,顾阿坤之子顾玉生讲述了“三月半夺枪”的更多故事细节。当年,潘、顾两人擒住金振声夺下枪支后,不料被金振声反过来抓住了一只手,潘天扬只得朝金振声开了一枪,引起了敌人注意。两三分钟后,10多个持步枪、机枪的追兵追来,好在两名勇士临危不乱,回头打了两枪,吓得追兵伏地不敢上前,二人这才趁机飞奔远去,消失在一片桑田原野之中。
“这次缴枪行动,不仅锻炼了地下党的队伍,更向老百姓传达了一个信号,地方上存在着可以和国民党反动派对抗的组织。”新塍镇文创旅游管理中心副主任吴梦杰介绍,“三月半夺枪”在当时起到了很好的宣传发动作用,此后在当地百姓的拥护支持下,吴嘉工委的武装力量从无到有、从弱到强。
到了1949年初,随着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的胜利结束,吴嘉工委更是组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江南军区直属吴嘉湖独立团”,拥有400余名战士,400多支枪支,先后发动了杨柳湾军火库夺枪、保护双桥粮仓等一系列行动,在对国民党地方反动势力给予沉重打击的同时,也为维护地方治安、保护人民财产、配合大军解放作出了积极贡献。在黎里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文史顾问李海珉看来,吴嘉工委的秘密武装斗争之所以能够如火如荼开展,形成燎原之势,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归功于情报信息的及时收集传递,密切联系起了分散各地的地下党员,形成共同对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强大合力。
沿着黎里古镇临河的廊棚老街一路朝东走去,来到门牌为“建新街1号”的地方,一间大门紧锁的二层老旧店面看上去并不起眼,但这里曾经是一个米行,同时也是吴嘉工委地下印刷点所在地。
当时,在国民党当局的严密统治下,中共地下党的工作和学习都是秘密进行的。上级党组织派人来联系工作时,往往会送来一些学习文件,但由于携带困难,每种只有1本,辗转传阅缓慢费时,能阅读到的人极少。针对这种情况,黎里地下党员平静人等人主动请缨,秘密设立地下印刷点翻印相关材料。当时,平静人的公开身份是黎里协源米行的司账员,他把自己的卧室改成地下印刷点。每到晚上,刻写蜡纸、印刷、装订,一年多时间累计油印出版了《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等10多种党内文件,并分发给本地及周边地区党员学习。
从建新街1号再往东走一段路,过桥来到河对岸的何家浜32号,又一间闭门的老旧店面映入眼帘,这里是当年吴嘉工委秘密联络站“小小书店”所在。1949年春节后,经吴嘉工委批准,平静人等人在黎里镇东开设“小小书店”,以租售连环画为名,传递情报信息、发布战斗命令。特别是临近解放时,地下党的一些小型会议都在这里召开。不仅如此,以“小小书店”为阵地,吴嘉工委大力发展党员,吴江县的党组织发展很快。1948年到1949年初,先后有160多人入党,在全县建立了许多党支部。
实施“三月半夺枪”、组建吴嘉湖独立团、成立秘密联络站……吴嘉工委的革命先辈们用智慧和胆略开辟出一条成功的革命道路。1949年5月,嘉兴解放不久,吴江县的党员关系划到吴江,桐乡县的党员关系转到桐乡,从此中共吴嘉工委完成它地下工作斗争的光荣历史使命。为了纪念吴嘉工委的功绩,今年黎里古镇计划设计还原地下印刷点和“小小书店”的陈设,并将这两个点位纳入古镇红色旅游线路,让更多人了解革命先辈的光辉事迹,从中汲取砥砺前行的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