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部“十三五”发展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我校加快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的一个重要时期。是加强本科高校体育文化的关键时期,是培养身心健康的高素质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加速期,也是我校进一步提升内涵、强化特色(纺织服装优势特色学科)、向高水平大学迈进的绝佳时期。为此,体育部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和《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等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在总结回顾我校“十二五”体育工作情况的基础上,特制定我校体育部“十三五”发展规划。
一、“十二五”取得的主要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十二五”期间,是我校体育部发展过程中极其重要的历史阶段。在此期间,体育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认真学习党的相关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学校党政工作要点;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创新机制,讲求实效;凝聚力量,真抓实干;抢抓机遇,不懈努力。在师资队伍建设、体育教学、体育科研、群体竞赛、体育场馆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1.师资队伍建设:体育部十分重视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体育部现有体育教师31人,行政人员3人。使体育部各个层次结构的比例,得到了相对合理的提高与发展。
教师年龄结构:36岁以上的有18人,占教师总数的62.1% ;35岁以下的有11人,占教师总数的37.9%。
学历结构:学士学位7人,占教师总数的24.2%;硕士以上学位22人,占教师总数的75.8%。博士1人,在读博士1人。
职称结构:高级职称15人,占教师总数的51.7%;中级职称14人,占教师总数的48.3%。
2.体育教学:加强体育教学改革,以抓教学纪律为切入点,完善了学生“三自主”网上选课和体育俱乐部模式的教学形式。经过十多年的总结和完善,现已实现手机微信选课和考勤功能,使学生选课和教师考勤、登录成绩相对简单和方便。共设立“三大球”、“三小球”、户外运动、操舞类、搏击类、田径基础、体育保健、游泳等八大类,二十多个项目,供学生选项。并在户外运动、操舞类、搏击类、田径基础、游泳等几个重点项目给予支持,办出了我校特色,加强了学生学习和锻炼的积极性,切实提高了体育教学质量。
3.体育科研:体育部十分重视体育科研工作。近年来,有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课题1项;陕西省教育厅专项基金课题8项;陕西省哲学社科课题1项;陕西省体育局课题2项;横向课题20多项;校管课题20多项。获得陕西省体育局课题一等奖1项;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校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校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发表相关论文多篇;科研到款每年超额完成。体育科研有效地促进了体育教学,提高了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体育科研也促进了体育专业建设,促进了群体竞赛活动的广泛开展。
4.群体竞赛:体育部加强群体竞赛工作。学校组建了多个体育运动队和体育俱乐部,广泛开展大学生阳光体育活动和丰富多彩的群体竞赛活动。在校外体育竞赛中,户外拓展、山地极限挑战赛、击剑比赛、定向越野、体育舞蹈、游泳、足球等项目,在陕西省名列前茅;田径、网球、乒乓球、羽毛球、健身操等项目,也都打入了陕西高校的前八名。其中,户外拓展、山地户外项目在全国荣获前三名;体育舞蹈、定向越野、击剑等项目,在陕西省名列前三名。校内群体竞赛活动丰富多彩。每年学校都要举办春季田径运动会,冬季长跑比赛、游泳比赛、三大球、三小球、健美操大赛和户外运动。各个学院、各个俱乐部,也都举办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群体竞赛活动。每年参加校外体育竞赛和举办校内群体竞赛活动20多项,从而提高了我校的运动技术水平,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
5.体育场馆建设:体育场地设施是开展学校体育的基本条件,我们除了重视体育场地设施的维护和修缮外,还重视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和发展。我校目前有标准田径场3块,游泳池2个,篮球场33个,排球场20个,足球场3个,乒乓球台70个,羽毛球场14个,网球场4个,健身广场1块,拓展训练基地1个,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室等,各类体育场地设施和各类专项训练场地。体育场地面积达101164.48平方米,按22000学生计,生均4.598平方米。
1.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目前体育部全体教师29人,承担着全校大一大二近万名学生的本科教学,及全校学生的群体活动、课外训练,体育文化建设等,缺编严重。
2.体育课程的设置还不尽合理,教育部文件规定:大学一、二年级开设体育必修课(144学时),三、四年级开设体育选修课,坚持以小班(30人)上课;目前我校大一、大二执行四个学期的体育必修课,计划课时为120学时。大三、大四不开体育选修课,上课周数、班级人数、均未按照上级有关文件执行,不符合国家本科教学评估要求。
3.《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是国家的一项基本的教育国策,我校没有较完整的体测室,在测试过程中,组织难度大,仪器损坏严重。
4.科研水平还需提高。近年来,我校的体育科研工作,较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但由于体育课的工作量大、课外群体竞赛活动多,所以,在体育科研方面投入的精力不够,能拿到省部级课题的教师还不多,体育科研涉及面还不够广,需要在今后继续提高。科研团队建设相对滞后,要建立2至3个由骨干教师带头的科研团队,协同创新,提高体育部整体科研能力和科研梯队建设。
二、“十三五”发展的指导思想与主要目标
结合学校实际,秉承我校“实业报国,负重奋进”的办学传统,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 的指导思想。增强我校综合办学实力和社会影响力,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和《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等相关文件精神。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强化体育教学管理,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加强体育场馆和训练基地建设,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添砖加瓦,全面推动学校体育工作。
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指导思想,以本科教学为中心,积极开展体育教学、体育科研、群体竞赛和体育场馆设施建设。营造良好和谐的体育工作环境,构建绿色体育教学体系,有效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性发展。加强场馆设施建设。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体育师资是完成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保证。体育部要做好体育教师的进修、学习和短期培训工作,培养和引进体育硕士研究生和体育博士生,在达到合理编制的同时使体育部师资力量上一个新台阶。通过各种机制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技术水平和科研能力。使教师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学科专项结构等方面,都更加趋于合理。
(1)硕士学历以上的教师达到85%以上、高级职称的教师达到60%以上、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达到60%以上;
2、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体育活动和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身体健康知识为载体,通过科学的体育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运动技能;使学生增强体质、改善心理、健全人格;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
3、加强体育科研工作:重视体育科研工作,结合学校岗位聘任和职责要求,在体育教学、群体竞赛工作量大、任务繁重的情况下,积极组织、引导、鼓励教师,广泛开展体育科研工作。
4、广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和《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等相关文件精神。要与团委、学生会及各学院联手,组织进行小型多样、丰富多彩的群体竞赛活动;发展支持各体育俱乐部和体协的活动。每年举办校内体育竞赛活动10项以上,参加全国和陕西省的体育比赛15项以上。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使我校的群体竞赛工作,在普及与提高二个方面,均得到发展。
(2)体育舞蹈、定向越野、击剑等项目,在陕西省高校保持前三名;
(3)力争使三大球、三小球、游泳、田径等项目有所突破,进入省内高校前八名;
5、重视体育场馆建设:在两校区室外体育场地总面积,达到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规定的基本要求的情况下,要加大经费投入,要加强现有室外体育场地的改造和质量的提高。
(1)完成金花校区塑胶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及健身广场的修建和改造;
三、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的保障措施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和《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等相关文件精神。根据学校党政主要工作要点,结合体育部的具体情况,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发展。
体育部党政班子,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各司其职、密切合作,发扬艰苦朴素、实事求是、踏实认真、努力进取的延安精神,建全和完善体育部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体系,关注民主问题,营造体育部团结和谐的工作环境。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创新机制,讲求实效;凝聚力量,真抓实干;抢抓机遇,不懈努力。带领体育部全体教职工,认真细致的做好我校的各项体育工作。
根据《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等有关文件精神,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加强学科建设,突出办学特色。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开展体育教学、体育科研、群体竞赛和体育场地设施建设。
以本科教学为中心,以体育活动和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身体健康知识为载体,通过科学的体育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运动技能。根据我校艺术类学生多、女生多的特点,重点加强户外运动、操舞类项目、武术搏击类项目的教学与训练,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构建绿色体育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有效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性发展。
按照《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等有关文件精神,积极引进体育硕士、博士生,不断加强师资力量,提高教学水平。完善体育管理文件,规范教学程序,规范教学要求,合理设置一、二年级学生体育课程的学时数、班级人数和三、四年级学生体育选修课。
课外群体竞赛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内容。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在我校目前良好的基础上,加大经费投入,维护、改造、更新、改善体育场馆设施条件,为开展学校各项体育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广泛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倡导“每天煅练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引导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形成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热潮。
在保持和提高我校的户外拓展、定向越野、山地户外、体育舞蹈、击剑、游泳等特色项目的水平和优势的同时,并注重提高篮球、排球、足球、田径等各项目的竞技水平,积极支持各体育俱乐部和体育协会的工作,协助团委、学生处和各学院,开展小型多样、丰富多彩的群体竞赛活动,使我校群体竞赛工作得到均衡发展。
根据教师的岗位职责和任务,制定奖罚激励措施,鼓励引导教师广泛开展体育科研工作。根据体育专项的特点,老中青合理搭配,加强科研团队建设。根据体育发展的现状,结合体育专项的特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扩大体育科研的内容和范围。
1.完成金花校区塑胶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及健身广场的修建和改造。
3.体育舞蹈、定向越野、击剑等项目,在陕西省高校保持前三名。
5.体育舞蹈、定向越野、击剑等项目,在陕西省高校保持前三名。
6.力争使三大球、三小球、游泳、田径等项目有所突破,进入省内高校前八名。
5.体育舞蹈、定向越野、击剑等项目,在陕西省高校保持前三名。
6.力争使三大球、三小球、游泳、田径等项目有所突破,进入省内高校前八名。
6.体育舞蹈、定向越野、击剑等项目,在陕西省高校保持前三名。
7.体育舞蹈、定向越野、击剑等项目,在陕西省高校保持前三名。
8.力争使三大球、三小球、游泳、田径等项目有所突破,进入省内高校前八名。
5.体育舞蹈、定向越野、击剑等项目,在陕西省高校保持前三名。
6.力争使三大球、三小球、游泳、田径等项目有所突破,进入省内高校前八名。
10.硕士学历以上的教师达到85%以上、高级职称的教师达到60%以上、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达到6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