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部
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   
学校首页首页体育部概况体育教学体育科研体育竞赛户外运动体质监测党群工作下载专区
当前位置: 首页>>户外运动>>课程介绍>>正文

构建“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体系
2007-01-03 08:26   审核人:

构建“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体系

一、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指导思想

1、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的目的。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2、体育课程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

二、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目标

1.运动参与目标: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并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2.运动技能目标:熟练掌握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参加有挑战性的野外活动。

3.身体健康目标: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能合理选择人体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

4.心理健康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在具有挑战性的运动环境中表现出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

5.社会适应目标: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三、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结构

1、为实现体育课程目标,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校外的体育活动有机结合,学校与社会紧密联系。把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体育锻炼、校外(社会、野外)活动、运动训练等纳入体育课程,形成课内外、校内外联系的课程结构。

2、根据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打破原有的系别、班级建制,重新组合上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运用多种形式和现代教学手段,扩大学生体育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倡导开放式、探究式教学,拓展体育课程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采用学生“三自主”选课的体育俱乐部的教学模式,营造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氛围。

四、确定课程内容的原则

1.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紧扣课程的主要目标,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作为确定课程内容的基本出发点,同时重视课程内容的体育文化含量。

2.选择性与实效性相结合: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地域、气候、场馆设施等不同情况确定课程内容,课程内容要丰富多彩,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科学性和可接受性相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科发展相适应,要以人为本,遵循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为学生所用,便于学生课外自学、自练。

4.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汲取世界优秀体育文化,体现时代性、发展性、民族性和中国特色。

五、课程建设

1、任课教师要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业务素养。不断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提高体育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

2、任课教师要开展经常性的科学研究和教育教学的研究,不断推广优秀教学成果。

3、按照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及有关规定进行规划和建设,创造条件满足体育课程的实际需要,提高对体育设施的利用率。

4、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订教学大纲,选择教学内容,加强教学过程控制,确保教学质量。

六、课程资源的开发

因时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1、充分利用校内外的体育设施、体育器材,合理布局、合理使用,开发体育设施资源。

2、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和节假日,开展体育俱乐部、体育夏(冬)令营、体育节、郊游等各种体育活动,开发课外和校外体育资源。

3、根据学校的地形,和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充分利用空气、阳光、水、江、河、湖、海、沙滩、田野、森林、山地、草原、雪原、荒原等自然条件,开展野外生存、生活方面的教学与训练,开发自然环境资源。

七、课程评价

1、学生的学习评价是对学习效果和过程的评价,主要包括体能与运动技能、认知、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等,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定等方式进行。评价中应淡化甄别、选拔功能,强化激励、发展功能,把学生的进步幅度纳入评价内容。

2、教师的教学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教师业务素养(专业素质、教学能力、科研能力、教学工作量)和课堂教学两个方面,可通过教师自评、学生评价、同行专家评议等方式进行。评价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反应,重视社会有关方面的评价意见。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TI YU BU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安工程大学体育部 版权所有
陕ICP备022000